【职教探索】培根铸魂育新人 守正创新谱新篇——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实践

作者:陈慧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8日点击数: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高远的历史站位、宽广的国际视野、深邃的战略眼光,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学校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五年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培根铸魂,守正创新,充分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持续推动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治引领,党建与思政工作扎实推进

五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立足自身优势,坚持党建业务双融双促,探索“党建+”工作模式,多措并举推进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

示范带头抓班子建设。履行主体责任,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必赢766net手机版二级学院党总支委员会会议议事规则》《必赢766net手机版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修订),党建与业务同部署、同检查、同推进、同考核,班子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能力不断提升,班子成员团结和谐给力。

从严治党抓组织建设。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强化意识形态,开展专题警示教育,层层签订责任书,防微杜渐守底线。严格落实基层党建要求,完成党总支换届选举,规范组织行为,扎实开展“三会一课”。获批第二批基层党建“书记项目”2项,获得学校第二批“数字党建”优秀案例1项,4人获得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思政课党支部获得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理论武装抓思想建设。建立健全“个人自学、支部互学、总支领学、专家导学、实践研学”的常态化理论学习体系,年均组织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讲座与研讨等各类学习活动40余场次。成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名师工作室”和教师发展中心,一手抓党建,一手抓业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内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造“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法律爱好者协会”,每年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思政教育活动20余场次。



突出内培外引,思政课教师队伍坚强有力

五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引育并举,着力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数量达标和质量提升。按照1:350思政课教师师生比要求,选强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政教师从10多人发展到当前的37人,打造了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五年来,晋升教授职称2人,副教授职称5人,有安徽省优秀德育工作者1人、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先进个人1人、省普法先进个人1人、安徽省优秀辅导员1人、安徽省教育外事工作先进个人1人、安徽省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安徽省金牌职工(2021年省总工会)1人、安徽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有校级“师德模范”1人、校级教坛新秀3人、校级最受学生欢迎教师5人。

五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各类教学比赛为抓手,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赛促建,以赛促改,打造创新教师团队。思政课教师在国家级、省级教学比赛中屡获佳绩,2020年以来,先后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比赛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1项,获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获首届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获全省第六届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1项。指导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省赛三等奖1项。

五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研修培训,建立了“国家级分批轮训、省级示范培训和学院自主培训”的三级培训体系,线上和线下结合,确保每年对全体教师至少培训两次。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和组织教师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教育,坚定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



坚持守正创新,思政课改革创新成果丰硕

马克思主义学院聚焦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为核心,组织开展系列方式方法改革,包括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不断增强高职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形成示范推广效应。

理论教学规范化。建立完善的集体备课制度,着重打造研讨式备课模式。立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开展集体备课磨课,实施“教学内容校本化、混合教学立体化、实践教学项目化和考核评价多元化”的“四化”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强化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环节设计实施,通过分组研讨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管理,让思政课在规范、活泼的氛围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制度化。拓展实践教学范围,鼓励和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分类招生考试、普通高考招生、3+2招生等形式,针对学生思想和认知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自觉强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理阐释,逐步探索适合我校特点的融合性大思政的教育教学模式,持续推进“实施专题教学+开展主题教育+创新移动课堂+拓展育人载体+补充网络教学”五位一体教改模式。

网络教学常态化。建设省内一流的智慧思政教学实践基地,开展沉浸式、互动式思政教学。打通“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大数据空间,打造了师生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和移动学习个性化平台,《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的网络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引用,网页点击率超千万次。构建校园大数据中心,校内一卡通用、一网通办、一站服务、一应俱全,精准思政有力有效。



强化教研科研,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优秀教科研成果持续涌现。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省微课比赛三等奖1项,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3项。学院教师获省部级项目21项,其中安徽省人文社科重大项目2项,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思想政治能力提升计划项目3项,省级重点项目6项,发表各类论文50余篇。

校地双元主体合力育人。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庐阳区人民法院合作共建,开展法治教育;与安徽好人馆合作共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育;与渡江战役纪念馆合作共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立足园区,积极对接荣事达、峰宁社区等企事业单位,设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持续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校企双元共建育人模式不断成熟,成效逐渐显现。

五年来,积极组织开展学术交流、理论宣讲、主题党课,推选更多教师加入各级宣讲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为地方党政机关开展理论宣讲400余人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结对帮扶等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回顾过去五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政课改革创新取得全方位进展,获得开创性成绩,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学条件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展望新程,豪情满怀,站在职业教育和学校发展的新起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进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不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撰稿:陈慧 审稿:葛成飞)

上一条: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2024年第三次集体学习会议

下一条:以赛促教锻造职教“金师” 我校成功举办第十届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