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团学工作    心理健康    正文

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巴纳姆效应

发布者:经济贸易学院发布时间:2021-05-18浏览次数:

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 心理学研究者让一些学生完成一项人格测验,然后根据测验结果分析学生们的性格特点,为每位参测学生出一份个人分析报告。学生们拿到个人分析报告后,研究者让学生们对自己的个人分析报告与本身特质的契合度评分,0分最低,5分最高。

个人分析报告如下:“你祈求受到他人喜爱却对自己吹毛求疵。虽然人格有些缺陷,大体而言你都有办法弥补。你拥有可观的未开发潜能尚未就你的长处发挥。看似强硬、严格自律的外在掩盖着不安与忧虑的内心。许多时候,你严重的质疑自己是否做了对的事情或正确的决定。你喜欢一定程度的变动并在受限时感到不满。你为自己是独立思想者自豪并且不会接受没有充分证据的言论。但你认为对他人过度坦率是不明智的。有些时候你外向、亲和、充满社会性,有些时候你却内向、谨慎而沉默。你的一些抱负是不切实际的。”

结果学生们对这份“个人分析报告”与自己的契合度平均评分4.26。事实上,所有学生得到的“个人分析报告”都是相同的!

 

研究者在评分之后才揭晓,“个人分析报告”中的这些内容是从星座与人格关系的描述中搜集来的。从分析报告的描述可见,很多语句是适用于任何人。正如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保罗·米尔以著名的美国马戏团艺人菲尼亚斯·泰勒·巴纳姆的名字将弗瑞尔的实验结果命名为“巴纳姆效应”。

后续研究:在巴纳姆效应测试的另一个研究当中,学生们用的是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MMPI),随后研究者对报告进行了评价。研究者们先写下了学生们个性的正确评估,但却给了学生们两份评估,其中一份是正确的评估和一份是假造的,也就是使用一些模糊的泛泛而谈的评估。在之后,学生们被问他们相信哪一份评估报告最能够切合自身,有超过一半的学生(59%),相对于那一份真实的,选择了那份假的评估报告。

在心理学上,“巴纳姆效应”产生的原因被认为是“主观验证”的作用。主观验证能对我们产生影响,主要是因为我们心中想要相信。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我们总可以搜集到各种各样支持自己的证据。就算是毫不相干的事情,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个逻辑让它符合自己的设想。在我们的头脑中,“自我”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所有关于“我”的东西都是很重要的。我们的手机铃声、电脑桌面、卧室的墙纸自己都会精心设计,为的就是体现自己独特的个性。

 

Copyright ©2003-2012 皖ICP备05005285号
                   地 址:合肥市庐阳区北二环砀山路233号(老区) 合肥市双凤经济开发区金宁路北16号(新区)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