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主动适应高职教育发展新常态,认真谋划学院“十三五”发展,以立德树人为主题,以综合改革为主线,以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治学为重点,以示范院校建设验收和个性化评估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坚持特色发展,提升办学质量,努力创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做好学院三项重大工作
1.全面完成学院“十二五”目标任务,科学谋划“十三五”。对照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各分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任务,按照重点突破、查漏补缺的原则,全面推进,确保各项规划任务顺利完成。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科学、民主、依法编制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2.全面抓好示范院校验收和个性化评估工作,积极争取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工作总方针,学院的各项工作紧紧围绕示范验收和个性化评估开展,立足学院办学实际和办学定位,突出内涵建设,凝练商科特色,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突出人才培养质量,确保以优异成绩通过验收和评估。积极启动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申报等各项工作。
3.全面做好校园整体规划,抓实新校区二期建设这项重点民生工程。高标准做好新校区二期工程规划设计和论证等工作,与新校区一期规划有机衔接,相互融合,合理布局各种专业功能和公共功能,把新校区二期建设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抓紧抓实,积极争取并促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民生保障等财政政策支持。
二、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全面提高党建和思政工作科学化水平
4.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制定《中共必赢766net手机版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实施意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开展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引导师生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提升“工商大讲堂”、“道德讲堂”等品质和教育效果;积极探索构建“立体化、多媒介、大格局”的宣传思想工作和文化育人体系,创新网络思政教育,加强舆论阵地建设,传递正能量,提高舆情研判分析和引导处置能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加强辅导员培训、管理和考评工作;做好安徽省首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立项建设单位验收工作,进一步巩固扩大省级文明创建成果,积极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
5.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开展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总结和凝练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切实做好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形成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开展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好相关活动专项治理。坚持问题导向,广泛开展关于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工作作风建设的调研活动,并促进调研成果的转化。
6.创新党建和思政工作方法和途径。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提高党委统一领导学院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学院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加强对系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执行情况的指导和督查,实行系部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支部建设,创新党支部活动方式,加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培训。规范发展党员的程序和要求,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开展校内党建和思政研究项目的申报和立项工作。提高党建思政工作实效性。
7.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问责制。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30条。进一步细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中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深化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加强招生、基建、采购、财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监管。严明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开展执纪、守规、履职尽责的督查和问责;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和学术道德教育,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监管。
三、坚持特色发展,全面深化教学改革
8.启动1860工程。启动1860工程,即坚持一个专业面向(面向现代服务业),遴选并确定重点建设和发展的8个品牌专业,三年内完成60门课程改革。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商科专业,突出商科为主,彰显工商融合特色。
9.深化专业和课程改革。打破专业界线,推动专业融合和相互支撑,鼓励跨专业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和办学模式特色化。构建专业预警机制,优化专业结构,控制数量,提升质量。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为目标,启动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和实践创新,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特点,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逐步重构优化课程体系。积极推动教学内容和教材的开发,修订完善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10.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深化改革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探索学生实习新模式,推进实践教学建设、管理和改革。完善共享型实训基地管理与运行,完成商科跨专业综合实训室建设。引企入校,原则上每个系部至少建成一个互惠互利的“校中厂(店)”实习实训基地。探索现代学徒制,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相结合,不断加大社会培训比例,进一步增强办学活力。
11.深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修订和完善教学大纲,推动课程教学大纲与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标准对接;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创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初步建立校企双方共同评价教学质量的机制,校企共同评价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教学质量;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推进第三方评价和综合素质测评,制订适应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评价标准,构建从学生入学、教学过程、学生毕业的全程跟踪、评价、反馈体系,形成完善的评价网络和评价反馈机制。
12.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家示范性高职等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深化中高职接续发展联盟院校合作,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推进与韩国、德国、爱尔兰等境外高校和教育机构的合作办学,积极开拓新的合作方式,提升教师队伍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素养,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校际合作、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努力提高学院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办好中德学生公司,扩大规模,提升水平。
四、坚持依法民主治校,全面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13、努力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整体框架。学习、宣传、落实省教育厅核准的学院章程,形成以章程为基础,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以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理事会为支撑的现代大学制度整体框架。坚持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完善以学院章程为根本的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治理能力。
14.加大党务院务公开力度。完善《必赢766net手机版信息公开目录》,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工作,做到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步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公开本年度各级公用经费使用情况,实行各种奖励公示制度。
15.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和群众团体民主党派的作用。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制定章程,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专业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进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增强教职工民主意识和议事能力,促进教师依法治学,依法执教,筹备召开三届一次教(工)代会;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充分发挥院学生会在院务管理中的作用;认真做好统战、群团和离退休、老干部工作,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关工委等在依法治校中的积极作用。
五、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16.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按照新时期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加强干部队伍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好教师“四有”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选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青年教师考取各类职业(执业)资格证书。加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国内外培训力度。适应专业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出台鼓励教师转型的政策措施。继续发挥教科研项目引导示范作用,规范项目申报工作,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17.提高学生教育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树立大思政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落小落细落实,落实到教材课堂头脑中、文化育人中、实践活动中、政策制度中,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善学生工作机制,整合多部门协同管理,加强学生素质养成教育。加强学生教室、宿舍、实习实训基地、文化娱乐等活动场所的管理;加强诚信、法制、体育和健康教育教学。严格认真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加大对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加大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学生自治能力。
18.提高招生就业创业工作水平。根据高考政策、招生形式、生源结构新变化,进一步制订和完善更加合理的招生机制。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和指导的力度,拓展就业市场和渠道,提升学生就业质量。推动创业创新创意教育,把就业创业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打造“工商创客”孵化平台,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按时发布《必赢766net手机版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充分发挥校友在学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增强服务保障能力
19.加强后勤服务管理能力。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加强食堂、物业、超市等后勤保障部门的规范管理,保障水电燃气供应。及时周到地做好教学、生活、运动场所等各类基础设施设备的维护与修缮。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扩大省级节能示范单位建设成果。不断改善师生生活、学习、工作条件。
20.加强智慧校园建设。落实学院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提高教职员工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加大教育教学、学生工作、招生就业、行政办公、财务管理、学院宣传、档案等方面信息化建设力度,初步建成学习空间人人通、一卡通和OA系统,简化办事流程,完善经费审批制度,努力实现网上审批,服务便捷师生。逐步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继续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支撑。
21.齐心协力打造平安校园。树立“大安全”意识,多部门协同,全面落实安全防范措施。防传教、防渗透,注重意识形态安全防范;严格重大活动审批,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做好重大活动安全预案。注重宿舍文化和食堂食品安全;改造升级技术防控系统,注重防病、防火、防盗等学生人身安全等,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防火灾逃生、地震逃生、防暴力伤害演练,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启用校园“110”报警电话和校内统一值班电话,建立安全信息员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稳定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包保责任制,打造平安和谐校园。